兩個女人,一座森林,面對大自然、彼此,以及自己<br>旅法臺灣導演郭承衢首部劇情長片、臺灣影史嶄新類型片《德布西森林》(Forest Debussy),特別邀請天使之音-劉思涵演唱電影概念主題曲《一個人的森林》,既延續電影概念以音樂創作捕捉其模樣和氣氛,唱出從夢境、現實、對話到掙扎與釋懷的心路歷程,也呼應影片的內在精神與靈魂。<br>《德布西森林》用極簡手法,呈現兩個女人面對世俗煩惱以走進森林的方式,形似囚禁的消極逃避與反抗,卻同時意外地開啟一場自我追尋的心靈之旅,走出心中那個真實靈魂的出口,這是一場旅程,也是段冒險。<br>天使之音劉思涵沈醉演唱電影概念主題曲《一個人的森林》<br>影視曲寵兒-劉思涵繼演唱電影《催眠大師》片尾曲《半醒》、《我想結婚的時候你在哪》主題曲《我想結婚時》、公益微電影創作主題曲《健康就好》、電視劇《孤獨的美食家》創作片頭曲《Oh!Let it be》與偶像劇《是!尚先生》插曲《聆聽者》后,劉思涵特有嗓音的情緒烘托能力再次受到《德布西森林》(Forêt Debussy)電影導演及監制等主創團隊的青睞,此次劉思涵演唱的《一個人的森林》,便透過思涵富有情緒感染力的聲線呈現主人公在遭遇一場變故后的情緒轉變,透過在迷茫的現實與夢境中尋找自我的呢喃口氣拉開序幕,勇于面對現實的對話、情勢急轉而下的內心掙扎、而后是自我面對的坦然釋懷,皆通過音樂制作、編曲、歌詞與思涵的語氣拿捏完整道出女主角不同階段的情緒轉折。<br>此次作品由金曲制作人朱敬然Andrew老師制作,第三季中國好歌曲六強選手曾昭瑋譜曲,電影《不能說的夏天》插曲《告別飛行》編曲人謝明祥,及電影核心靈魂人物制片人涂翔文親自填詞。為深刻體現電影的獨特氛圍,音樂譜曲上采用極簡篇章結構,音樂編曲則運用自然環境音、電子音效,搭配鋼琴、弦樂與層層迭迭的合音,結合獨特的音律走向,極大地放大情緒的重點轉折,深刻呈現電影核心概念,表現大自然與主角間的結構關系和電影主人公內心的沖突與對話。與劉思涵一起來場心靈的森呼吸,用耳朵感受一首心之奏鳴曲。<br>俄羅斯配樂大師-艾格尼葛佩林 (Evgueni Galperine)<br>傾心打造《德布西森林》電影配樂<br>俄羅斯配樂大師-艾格尼葛佩林 (Evgueni Galperine),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后移居法國,在巴黎音樂學院深造,主修作曲和配樂。過去的電影配樂作品包括有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的法國片《咎愛》(The Past)、法國導演盧貝松的《黒幫追殺令》(Malavita)、中國導演田壯壯的《狼災記》、中國著名女演員蔣雯麗首部擔任導演的作品《我們天上見》、西班牙導演凱克麥羅的《EVA奇機世界》(Eva);以及多部法國電影如《貝禮一家》、《偷情大丈夫》(The Players)、《狐貍與我》(The fox and the child) …等?!兜虏嘉魃帧穭t是他第一部參與的臺灣電影。<br>艾格尼葛佩林修習古典音樂出身,電影中大量使用法國名作曲家德布西的音樂,主要源自于女主角在來到森林之前,正在準備德布西的鋼琴獨奏巡演,因此當女主角在森林里聽見回憶的鋼琴聲,立即喚起過去的回憶。全片配樂以弦樂為主,艾格尼葛佩林認為弦樂代表著森林里各種不同的聲音,森林更是電影主角之一,電影配樂必成為森林的代表為它發聲,在配樂編曲形式介于德布西諧和的音樂氛圍和現代古典樂。從兩個女人面對世俗煩惱的逃避與反抗,拍到一個人面對自我的心靈之旅,藉由德布西音樂的代表意涵,表達兩位女主角面臨整個社會轉變的過渡期,藉此呼應電影的內在精神與靈魂。<br>《德布西森林》故事大綱<br>在距離城市遙遠之外的臺灣森林里,一對母女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女兒(桂綸鎂 飾)的精神狀態看來脆弱且無助,彷佛對周遭一切了無生趣。原來在來到這里之前,女兒是個知名的鋼琴家,但她的丈夫和兒子被殺了,原因似乎和一椿巨大的關說案有關。對山林環境相當熟悉的母親(陸弈靜 飾),毅然決然帶著女兒、拋下一切,躲到了最接近原始的深山森林里,她堅信這是能夠保護她、拯救她,并讓她好好活下去的唯一可能。各種突如其來、無法捉摸的意外,與這對母女間難以言詮的心事與秘密交織糾結,讓她們不得不面對的,除了彼此,還有那放眼望去一整座神秘而不可測的森林……。<br>她們究竟該往哪里去?<br>在城市繁囂中賣力撐著、活著的你我,又能躲往哪里去?<br>《德布西森林》由金馬影后桂綸鎂、陸弈靜主演,法國西澤獎入圍、旅法臺灣導演郭承衢首部劇情長片。曾獲2014年金馬創投CNC大獎,集合臺灣、歐洲兩地堅強幕前幕后演職員通力合作完成,全片于全臺山區森林實景拍攝,歡迎進來感受臺灣自然之美,歷經一趟前所未有的心靈之旅,欣賞這部2016年最不一樣的臺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