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斯坦-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及組曲】Partita No.3 E Major BWV 1006 I. Preludio:1963年6月9日倫敦現場
米爾斯坦的琴聲十分獨特,其貴族化的質感使聽眾充滿敬畏,這種音質被描述如銀鈴一般,但由于50年代的錄音技術所限,這種聲音被表現得過于尖銳刺耳,對于聽眾來說太具穿透力。
基于這個原因,聽眾對米爾斯坦的演奏頗有微詞,并有些人排斥他,其對音準的表現技巧和準確性被稱為海菲茲后第二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犧牲了一點點聲音的表現來抒發其情感。他對于琴弓的駕馭也對此有幫助,被稱為「弓之王子」也不足為奇。
米爾斯坦對于揉弦表演不屬于20世紀,只有上個世紀小提琴家約阿希姆那一代才有這種技法。通常米爾斯坦演奏時不使用過多的揉弦,他的方式是在高潮時用極高的頻率擴展弦的震動,而平時的演奏則多使用滑奏。一般的小提琴手用琴來表現多愁善感,但米爾斯坦則用琴來顯示崇高的思想,所以他也被稱為「小提琴的貴族」。這種區別語言無法表達,只有聽他的演奏才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