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時間去哪兒了》的五位導演圍繞“時間去哪兒了”這一共同主題,分別通過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創作手段,用五部風格各異的作品講述自己對時間和情感的不同理解。<br><br>曾榮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和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終身成就“金馬車獎”的中國導演賈樟柯既是整部影片的監制,也負責執導中國部分的短片。對于此次的雙重身份,賈樟柯說:“對我來講這次更興奮的是監制的工作,因為的確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做起來要克服非常多問題,從技術的溝通到藝術的溝通……而能夠一起合拍這樣的影片,也是由于金磚國家擁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背景,就是大家都處在快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民的生活情況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們的語言不一樣、文化不一樣、智慧也不一樣,這反而提供了很好的可能性,即在一個相同的社會處境和背景下,各國藝術家怎么去看待我們的生活,怎么去看待我們的社會?!?lt;br><br>談及這樣一部五國合拍的影片類型時,賈樟柯現場調侃:“如果給影片多定位一種類型,那這部影片的類型便是'五光十色',因為五個導演面對時間這個主題時,運用的是完全不同的類型和方法。比如我在老家山西平遙古城拍攝的中國部分短片《逢春》,我們在時間面前似乎是很被動的,但我們有一種更為有生命力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就像影片里的一句臺詞'把時間拿走的東西一點點拿回來'?!斗甏骸穼ξ襾碇v一方面是一對夫妻想生二胎的故事,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個怎樣重新燃燒起激情跟愛情的故事,它是一個愛情電影?!?lt;br><br>當被問到為何用“時間去哪兒了”為電影命題時,賈樟柯導演介紹:“因為這次是我們五個國家第一次合作拍片,首先我們有共同的感受,我們尋找當代性的共同感受,這種共同感受又適合通過電影來表現,后來就找到了時間的概念。因為電影它既是視覺空間的藝術,又是時間的藝術,電影非常適合講述時間的概念,它很適合電影來表現?!瘯r間去哪兒了’又是幾個高速發展國家面臨的共同感受,這樣就決定了這個命題?!?/div>
藝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