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提姆波頓(Tim Burton)的最新作品《地獄新娘》(Corpse Bride),與十二年前同樣作成黑色基調的Stop-motion動畫電影《圣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1993)有許多共通點,單就音樂上來說,擔任配樂創作,兼寫詞、曲的丹尼葉夫曼(Danny Elfman)都親自替劇中角色配音、配唱,而且劇中人物的唱做方式,皆頗有音樂劇的質感?!兜鬲z新娘》與《圣誕夜驚魂》故事里,也都存在著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配樂創作若要依樣畫葫蘆倒也可行,然而丹尼葉夫曼對兩者投入的概念卻不盡相同。
《圣誕夜驚魂》的Overture,很清楚地展現出葉夫曼與波頓首度合作的Pee Wee's Big Adventure那種歡鬧氣氛,一連串上行音符,配合明顯的鈴聲節拍,帶出高昂情緒,直指圣誕節前夕的時間點。用來與之相對照的歌曲This is Halloween則是劇中萬圣節世界的靈魂所在,三個下行音符,被用來對應Halloween一詞的三個音節,強化音樂動機與故事主題的連結性。清楚確立主題后,This is Halloween與其它幾首歌曲的旋律,就成了整部《圣誕夜驚魂》配樂的主干。
《地獄新娘》跳脫了這種以歌曲旋律主導配樂的方式。Main Titles一開始即導入一個a小調的哀傷旋律,憂愁的動機不但交代了男主角Victor的心理狀態,往后更透過轉調以及不同的詮釋手法,不斷于電影中再現,是整部配樂最重要的音樂主題,在作品的情緒上,和充滿Oingo Boingo狂氣的《圣誕夜驚魂》有很大不同。雖說葉夫曼亦為這部動畫電影作了幾首歌曲,讓劇中人物發揮,但沒有俗氣地將這個中心旋律也填上歌詞,讓主角高歌一番。波頓和葉夫曼采取更高明的手法,讓Victor配合帶有肖邦「幻想即興曲」(Fantaisie-Impromptu, Op.66)浪漫風格的左手伴奏,在鋼琴上將轉成d小調旋律彈奏出來,讓這個主題首度與主角產生關系。
這樣的音樂伏筆,隨后在The Piano Duet一幕發酵;地獄新娘Emily在鋼琴鍵盤上起了一個與Victor鋼琴主題相關連的旋律,接著Victor加入,將旋律轉化成自己先前彈奏過的主題,開始了兩人的四手聯彈,男女主角一起坐在鋼琴前透過樂音交流,效果比什么深情的對唱都要來得強烈。
本次葉夫曼擔任配音與配唱的角色,是屬于地獄世界的Bonejangles,該角色不但像《圣誕夜驚魂》的Jack Skellington一樣唱得賣力,還率領Bone Boys大玩搖擺爵士樂,以鬼魂的熱情狂歡,反襯陽間的灰暗色調。Remains of the Day段落中木琴(Xylophone)的音響有相當搶眼的演出效果,如同圣?!竸游锟駳g節」(Le Carnaval des Animaux)中的「化石」(Fossils),強調出骸骨相互碰撞的詼諧意象。音樂進行中,肖邦第二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2, Op.35)第三樂章的「葬禮進行曲」動機突然被插入,提醒大家這是屬于陰間的狂歡。
The Wedding Song段落也從別的音樂作品挪用了具有象征意義的旋律。葉夫曼將音樂劇的唱腔與輕歌劇大合唱樣式融合在一起,熱烈的場面對婚禮氣氛的提示已經足夠,卻在音樂行將結束前悄悄地將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Lohengrin)第三幕婚禮進行曲的動機,并合在自己的旋律中,尾聲的音樂諧仿,只為搏君一粲。
音響設計方面,音色輕盈且古意盎然的大鍵琴(Harpsichord)讓時代設定于十九世紀的《地獄新娘》之古代氣息加分不少(雖然那個時代大鍵琴已注定被鋼琴所淘汰)。被一些恐怖電影配樂用到浮濫的管風琴,也出現在作品中(如Victoria's Escape),所幸只是用來調和音樂氛圍,而沒有過度裝神弄鬼;事實上,對于處理鬼怪題材早已建立出一套自我哲學的葉夫曼,亦用不著那樣媚俗。
整體而言,兩部作品雖各具趣味,但《地獄新娘》著實玩出較多的花樣。之所以能夠如此,即因為配樂與劇中的歌曲保持著適當距離,避開被歌曲旋律牽著鼻子走的尷尬,而掙得更大的音樂表現空間,是相較之下的突破。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