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梵文 Samantabhadra。
音譯:三曼多跋陀羅,或譯普賢,遍吉。
象征佛陀理德,行德的菩薩與文殊菩薩之智德,證德相對。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右脅侍。和佛陀,文殊菩薩合稱華嚴三圣。其塑像多騎六牙白象,代表佛法的大悲力。
普賢,又作遍吉菩薩,為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文殊菩薩同為釋迦如來之脅士。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六牙白象侍右側。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文殊、普賢共為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以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
普賢菩薩具十種廣大之行愿,即: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眾生、普皆回向。此十大愿為一切菩薩行愿之標幟,故亦稱普賢之愿海。因菩薩之廣大行愿,一般稱為大行普賢菩薩。
三昧耶形為蓮上劍形。形像依會之不同而有別,微細會左手握拳安腰,右手執利劍;供養會以二手執蓮花舉於胸前,蓮花上有利劍。胎藏界曼荼羅中,列於中臺八葉院之東南隅,身呈白肉色,戴五佛寶冠,左手以拇指、食指執蓮花,蓮上有火焰圍繞之利劍;右手臂伸開仰掌,屈無名指、小指。
我國四川峨嵋山夙為普賢菩薩之道場,傳為晉代蒲翁所開創,於圣壽萬年寺安置普賢之像,宋太宗敕造二丈金銅像,并建大閣以安置,爾后崇信甚盛。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