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臺。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并刻苦學習昆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本工戲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經過長期的舞臺實踐,對京劇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化裝各方面都不所創造發展,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成為四大名旦之首。
梅蘭芳在藝術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國外人士的重視,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并榮獲美國波摩那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梅先生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抗戰期間蓄須明志,拒絕演出,靠寫字賣畫為生。解放后歷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梅蘭芳先生是中國表演藝術的象征,是我國人民的驕傲。
楊小樓(1878-1938),名三元,京劇武生演員,楊派藝術的創始人。楊月樓之子,安徽懷寧人。
幼時入小榮椿社學藝,從師楊隆壽、姚增祿、楊萬青學武生。十七歲出科,在京、津兩地搭班表演。后發憤用功。得義父譚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壽、張淇林、牛松山等的指點,并拜俞菊笙為師,技藝漸進。二十四歲搭入寶勝和班,以“小楊猴子”之名露演,名聲漸起。又與譚鑫培同在同慶班,經譚氏獎掖,成為挑大梁的武生演員。二十九歲時入升平署為外學民籍學生,備受慈禧太后賞識。他與譚鑫培、陳德霖、王瑤卿、黃潤甫、梅蘭芳、尚小云、荀慧生、高慶奎、余叔巖、郝壽臣等人合作,先后組建陶詠、桐馨、中興、崇林、雙勝、永勝等戲班,聲譽鵲起。
在當時和梅蘭芳、余叔巖并稱為“三賢”,成為京劇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師”的盛譽。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