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mse44"><wbr id="mse44"></wbr></small>
<small id="mse44"><button id="mse44"></button></small>
<div id="mse44"><button id="mse44"></button></div><small id="mse44"><button id="mse44"></button></small>
<div id="mse44"><button id="mse44"></button></div>
<div id="mse44"><button id="mse44"></button></div><div id="mse44"></div> <small id="mse44"><wbr id="mse44"></wbr></small>
<small id="mse44"><wbr id="mse44"></wbr></small>
<div id="mse44"></div>

阿樂 - 不如歌唱 (EP)

專輯:
不如歌唱 (EP)
歌手:
阿樂
語言:
國語
發行時間:
2015-10-25
風格:
流行
授權單位
北京源泉音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評分:

1 2 3 4 5

0人評分, 平均0

收藏:
收藏這張專輯
播放整張專輯 加入列表

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不如歌唱/白靈

詩是語言的花朵,鮮艷者可以奪目,但只有配上音樂、或使之發出聲響,人們才易聞到從花心飛出去的香味,深入體內,騷擾我們正經八百的理智,觸動我們易感易碎的靈魂。

沒有人對現狀是滿足的,站在小眾這一邊的詩人,對于擁有眾多人口的音樂是羨慕的。不論古詩或新詩都一樣,最常見到的現象是:看不如讀,讀不如吟,吟不如歌。尤其到了后現代,音樂不知不覺就掌制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大片江山。本來應該是「詩為樂心,聲為樂體」,那是在詩與歌合作愉快的古代,但現在的新詩講究自由、又不愛用押韻,要譜入曲中,對作曲家而言難度極高,歌離詩而去,都已成了宿命。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文心雕龍》就說:「夫樂本心術,故響浹肌髓,先王慎焉,務塞淫濫」,正指出音樂的力量可以沁透肌肉深入骨髓,訴諸直覺、深入掌管感性的右腦,而不必如詩要繞過左腦去對文字有所理解,因此樂聲對人之情性的影響力之大,豈可輕忽?但劉勰卻對當年的流行歌曲不敢恭維,他說;「艷歌婉孌(即纏綿)」、「俗聽飛馳」,會讓庶民百姓「拊髀(以手拍股)雀躍」;而他也深知藝術歌曲的命運因「雅詠溫恭」,必讓人「欠伸魚睨」,聽的人拼命打哈欠、像魚目般瞪大眼睛。這些現象,一兩千年了,似乎沒什么改變,于是「淫辭在曲,正響焉生?」雅與俗似乎自古以從來就不易調和?!段男牡颀垺酚谩敢古c「正」欲區別流行歌曲與藝術歌曲,放到現代,并不合時宜,也不符現代民主社會雅俗不宜過度區分強調的精神。

而民歌似乎是欲溶合流行與藝術兩極化的第三條道路。上世紀的七、八0年代,楊弦與李泰祥曾使歌與新詩首度攜手,風靡一時。其影響雖然深遠,可惜后浪不繼,未能續涌,其后的詩又再度獨行,令人遺憾。因此到了各式行動裝置波涌的今日,勾連音樂,再造詩與歌合作之風潮,更有必要。此時若有作曲家接踵出現,豈能不讓詩人有大旱重獲甘霖的知遇之感呢?

近幾年,曾是八0年代知名民歌手的韓培娟,突然從偏向右腦的音樂跳到偏向左腦的詩來取經,不,應該說是她想用音樂來治療詩吧?她對音樂或對詩的品味是非主流的,離奇而獨特的,她不畏詩之難懂,就是要在詩中讀出音樂性來,她的創作,大都是用「人聲樂器」把詩先哼唱出來,再錄音記錄,或寫下簡譜,最后才在真正的樂器上敲打、推拿、馬殺雞詩。她可說比諸多詩人更讀得懂原始祖先造字時每個字的呵欠、呻吟、呼喊和嚎叫。對她而言,詩中的每個字都得還原到遠古時代的原初聲響才行——即使詩作者本人也并未見到的——她為筆者的詩創作了幾十首歌曲,此小專輯的三首即是原曲透過另一位創作者阿樂編曲演唱后,試行刊發推廣的唱片。這三首曲子,風格各異,或沉遠或輕靈或悠揚,奔出唱者歌喉后,無不曲婉優雅、繞梁動聽,試聽者莫不拊掌稱贊。其曲不僅將原詩內涵做了適恰的詮解,更加上創曲者及編曲者等人長年的人生歷練和嫻熟的音樂素養,可說極度發揮了不同領域的優勢,對筆者原作做了很大一步的加分作用,充分做到了詩與曲兩畛域一加一果然可以遠大于二的效果。

筆者對音樂所知有限,對作曲者如何冒出原汁原味的新音符深覺神秘,劉勰說「詩為樂心,聲為樂體」,說的是樂常因詩而作、尋詩之音律而得曲調,但到后來音樂反而因更直接動人而深入人心,到那時音樂讓詩增光何止三分,七分八分都有可能。此時反倒是「樂為詩心,詩為樂體」了,是音樂好聽,才讓人耐下心來把詩好好再看清楚、深入體會其意涵,音樂這時成了快速進入新詩的入門券了,一如電影與小說的關系一樣??傊?,詩與曲是魚幫水水幫魚,詩曲能如此合作愉快,豈不是人生一大樂事?

將新詩譜入曲子,尤其是民歌曲式或其他更前衛的形式,應該重新成為一種跨領域運動,不僅可扭轉詩與歌之間的隔閡,也將大大改變流行歌曲占據樂壇與大眾耳目、而藝術歌曲永遠困窘地蹲踞一角的兩極現象。

藉歌藉曲重新安裝詩的羽翼,不論最終是「詩為樂心」也好,能「樂為詩心」更好,實踐之鼓涌之,使之成為風氣,詩人再寫詩時或也會因而不同,你我的耳目或將有一番新氣象。有志的作曲者,盍興乎來?
?

不如歌
熱鬧的無,不如荒涼的有
甘霖泛濫的原野,不如仙人掌握的沙漠
快樂躺平的湖泊,不如傷心能飛的烏云
霸南極萬里,不如據火山一座
被冰,不如被焚

平靜的無,不如抓狂的有
坐等升溫的露珠,不如卷熱而逃的淚水
猛射亂放的箭矢,不如挺出紅心的箭靶
養鴿子三千,不如擁老鷹一只
被吻,不如被啄

光亮的無,不如暗黑的有
點燃不著的鉆石,不如恍惚閃爍的螢火
堅貞恒定的星群,不如浪蕩叫喊的流星
攬昨天三年,不如追明日一天
能笑,不如能哭

〈不如歌〉寫作的初衷,是一如每一節末兩行所寫,希望自己能被動不如主動,等待不如行動,假不如真,戴面具不如勇敢面對,即寫的是一首歌詠「不如如何如何」之歌。而另一層則或有「不如歌唱」之意,即「不好說」那就唱歌吧!再細思「不如」二字,實有消極與積極二義。消極義是比較級,甲的確不如乙,只好退縮不想作為;積極義是做甲不如做乙,豈能甘于甲而已,遂欲迎頭趕上,將乙當作標竿。然則人生大半想得多做得少,如此豈不常在此甲乙二境間反復蹉跎、忙碌或枉度一生?寫此詩的當年,多半是看不慣自己當時所為、欲自我批判,遂藉愁緒紓發,以為自勵自愓之用。
?

風箏
扶搖直上,小小的希望能懸得多高呢
長長一生莫非這樣一場游戲吧
細細一線,卻想與整座天空拔河
上去再上去,都快看不見了
沿著河堤,我開始拉著天空奔跑

〈風箏〉一詩寫年輕時在自家樓頂上奔跑拉風箏的經驗,詩中「都快看不見了」、「欲與天空拔河」的確是當年眼中所見及手中一線突覺沉重之感。若干年后回想時,那似與未知互競的沉重感竟然仍在手上與指間隱隱作祟。而看不見對手卻還要與之相互拔河,給人是一種宿命感和不甘心,因此最后才有「拉著天空奔跑」的反抗,遂得以自我感覺良好,愿意繼續將命運走完。

?

濁水溪的倒影

照不出天上開花的云
照不出地面搬戲的你
照不出哈腰的山和樹
濁水溪能倒出什么影

滿嘴中央山脈的土石
滿眼八方風雨的淚水
一條向海奔去的喉嚨
濁水溪全身都是聲音

想照出山里子民的怨
想照出平地百姓的哀
想照出臺灣的好與壞
濁水溪頭尾都是皺紋

倒影吐不完,剩下石頭
愛恨流不盡,剩下沙子
一條狂奔向海的喉嚨
濁水溪全身剩下聲音

濁水溪全身都是聲音

〈濁水溪的倒影〉是前幾年作曲家李泰祥擬請筆者寫一首關于濁水溪的歌詞,他欲譜成曲,寫了兩回初稿,他都覺得太深,不夠淺近,后來他病益趨重,也就作罷,其中兩稿之一即〈濁水溪的倒影〉。不久,明道大學辦濁水溪詩歌節,也剛好邀多人為濁水溪寫詩,于是即逐步改成較自由體的〈濁水溪〉一詩。前二稿便當作初稿,連同十幾篇改稿的過程一起收入《詩二十首及其檔案》一書中。韓培娟未取用完稿的〈濁水溪〉而改取初稿〈濁水溪的倒影〉一詩來譜曲,自有其音律上的考慮,但效果也的確更平易近人,經阿樂等人唱起來,真有回腸蕩氣之感。
?
不如歌唱/韓培娟

2006年因緣演唱<心經>,開啟我潛心研究佛陀智能,而音樂創作更成了探索生命真相的線索,2011年得遇 明師 妙禪師父,音符布滿禪行體悟。

在追隨明師禪行之前,寫歌常被「韻腳」、「對仗」框架限制,力求突破未果,感恩 師父妙轉,認識了白靈老師,并獲贈一本新詩<五行詩及其手稿>,興起譜曲讀詩。

新詩講究自由,不愛押韻,也譲我回歸原始的讀詩樂趣,更在詩中讀出音樂性,終于打破框架藩籬,得以更單純、自在、快樂寫歌。

感恩 師父引領我認識「如來」,不假外求,只須向內探索,不斷打開本自俱足的清凈、安定、慈悲、智慧與真愛,隨著心量及視野變得寬廣,讀著<不如歌>,深刻體悟"被動不如主動,等待不如行動,戴面具不如勇敢面對,假不如真"。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實無法言說.............《不如歌唱》于焉誕生。

專輯《不如歌唱 (EP)》的歌曲列表

序號 歌曲

播放 收藏 歌詞 下載

01 不如歌高清MV

播放 收藏 歌詞 下載

02 風箏高清MV

播放 收藏 歌詞 下載

03 濁水溪的倒影

播放 收藏 歌詞 下載

阿樂的精選專輯

全部0張專輯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香综合|欧美人与动牲交片免费播放|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综合社区|欧美极品少妇譞XxBBB|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small id="mse44"><wbr id="mse44"></wbr></small>
<small id="mse44"><button id="mse44"></button></small>
<div id="mse44"><button id="mse44"></button></div><small id="mse44"><button id="mse44"></button></small>
<div id="mse44"><button id="mse44"></button></div>
<div id="mse44"><button id="mse44"></button></div><div id="mse44"></div> <small id="mse44"><wbr id="mse44"></wbr></small>
<small id="mse44"><wbr id="mse44"></wbr></small>
<div id="mse44"></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