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原創魔幻兒童劇《一直有晴天之咕嚕歸來》主題曲
《一直有晴天》
北京恒星宇博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品
有孩子在 這個世界 就有晴天
大人和孩子都有的童真
7月29日,原創魔幻兒童劇《一直有晴天之咕嚕歸來》將隨著2016北京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正式上演。這不僅是一場給孩子們看的兒童劇,更是以孩子的視角、孩子來主演,和孩子們一起創作的兒童劇。導演劉珅與星宇創作團體反轉了以往“大人創作孩子看”的模式,將孩子們的想法和視角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于是,一首由孩子為主導的主題曲也因此應運而生。
用孩子的眼界去觀望一個成人構筑的世界
《一直有晴天》的詞作者是一位年僅15歲的少年,而這首歌所有的一切,也都源自他的歌詞。他在十一二歲的時候畫過一幅叫做《都市生活》的畫,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兒童畫比賽上獲得了二等獎。
畫面中豐富的色彩和凝重的神韻吸引了兒童劇《一直有晴天之咕嚕歸來》的主創人員,而這位15歲的孩子在接到“命題作文”后,短短幾十分鐘內交出了這首“大人們寫不出”的歌詞——有一個孩子最純真的愿望和一個孩子眼中豐富的景象。
接下來,歌詞傳遞到同樣有著“兒童視角”的龍寬手中。
一個童心未泯的大人和一首譜寫孩子世界的旋律
龍寬是一個始終與孩子保持近距離的歌手,她多次自費去非洲擔任義工照料那里的兒童;曾為嫣然天使基金獻唱公益單曲《Let's Love》;她的音樂、她的服裝設計處處體現了童心未泯的奇思妙想。
龍寬從歌詞中看到了這個孩子身上的一種力量——冷靜看待這個世界,更能看到世界的美好,也更清楚自己能帶給這個世界什么。當她看著歌詞,旋律自然而然的出現,龍寬說,她所做的,只是把譜子記下來而已。
更令龍寬感動的是,她認為所有的一切,在孩子出生時已經全部擁有,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靈感之門被一扇扇關掉。而這首歌詞則有著大人不會用到的詞匯,并且擁有大人們觀察不到的世界。
對于《一直有晴天》這首歌,龍寬與編曲人譚伊哲有著心照不宣的默契——這首歌不屬于龍寬,而屬于孩子們。
簡單 再簡單些 這是一首屬于孩子的歌
有了歌詞,有了旋律,編曲的工作落在了音樂人譚伊哲身上——同時擔任超級女聲總決賽和李宇春演唱會音樂總監,百忙之中為這首《一直有晴天》披上漂亮、合身的音樂外衣。
譚伊哲的編曲構想被一次次推翻,首先是愛爾蘭民謠風格;其次由于有邀請日本歌手中孝介合唱的計劃,給出了日本演歌風;最終考慮到這是中國原創兒童劇的主題曲,才有了現在的版本。
譚伊哲表示,編曲上他所構思的是一個從孩童到少年的成長過程,并化繁為簡.前奏部分只用到“do re mi,mi re do”的簡單旋律就是很好的體現。
只為還原孩子的內心世界
因為有了孩子 這個世界才會一直有晴天
兒童劇《一直有晴天之咕嚕歸來》的導演劉珅認為,在孩子的世界里沒有對錯,舞臺上,孩子們所有的舉動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帶給觀眾的反應也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
成年人的思維有很多被固化了,也給了孩子以界定,大人們不會用彩虹、糖果、巧克力去形容這個繁華的世界,恐怕也不敢去許下“我們能和平相愛萬年,世界一直有晴天”的愿望。大人們總是習慣性的用“上帝視角”去審視、去影響、去改變孩子的內心世界,殊不知,只要有孩子在,大人們的世界才會“一直有晴天”。
在“六·一”兒童節這一天,一群可愛的孩子們用他們最純潔的童聲錄制完最后的合唱部分,讓這首《一直有晴天》畫上完美的句點。
一直有晴天
原創魔幻兒童劇《一直有晴天》主題曲
作曲:龍寬
作詞:譚景東
編曲:譚伊哲
演唱:龍寬
也許是彩虹遮了天
人們笑臉甜甜
也許是糖果被人戀
孩子起舞翩翩
每日每夜 我在默念,
默念這是什么人間?
如果我可以許個愿,
我會說
不再有雨打屋檐
看不見分飛的燕
不會有冰火相見
我希望世界
一直有晴天
或許是陽光遮了眼
人們風度翩翩
或許是巧克力滿了緣
鴛鴦紅妝綠顏
每日每夜我在默念
默念這是否是人間?
如果我可以許個愿
我會說
看不見南遷大雁
樹苗不怕暴風雷電
我們能和平相愛萬年
我希望世界
一直有晴天
不再有雨打屋檐
看不見分飛的燕
不會有冰火相見
我希望世界
一直有晴天
童聲合唱:
也許是彩虹遮了天
人們笑臉甜甜
也許是糖果被人戀
孩子起舞翩翩
有我在
你的世界 就有晴天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