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DG唱片公司
CD編號:449 719-2
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OP.11
鋼琴演奏:馬爾塔.阿格里奇
樂團:倫敦交響樂團
指揮:克勞迪奧.阿巴多
錄音時間:1968(ADD)
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Nr.Es-dur
鋼琴演奏:馬爾塔.阿格里奇
樂團:倫敦交響樂團
指揮:克勞迪奧.阿巴多
錄音時間:1968(ADD)
專輯介紹:
肖邦《第1鋼琴協奏曲》E小調,OP.11,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對這首作品有以下說明:“新協奏曲的慢板樂章是E大調,我并不特別要求此部分強勁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靜、略含憂郁的心情作了這首作品,必須非借此讓人產生像是在眼望著一個能引起無數快樂的回憶那樣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麗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樣的印象?!边@首作品呈獻給鋼琴教師卡爾克布倫納(Kalkbrenner,1788-1849)。
共3個樂章:
1.莊嚴的快板,E小調。形式是追隨莫扎特確立的古典協奏曲形式,先由管弦樂合奏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由弦樂以E大調奏出。鋼琴出現后,極盡技巧化而華麗地表現這兩個主題,然后以管弦樂合奏結束呈示部。發展部為C大調,鋼琴從處理第一主題后半段始,此后諸主題在多種轉調中發展。再現部調子改為G大調,最后以鋼琴燦爛技巧發揮的激動達到高潮。
2.浪漫曲,甚緩板,E大調,有夜曲風格。主題如歌性格,由兩部分構成。其后半段以B大調開始,間奏后進入激動的中段,以強音出現升C小調略呈灰暗的新主題。此主題奏完后以升G大調回到仍裝飾得很復雜的主題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階與琶音三連音輕快的動態裝飾,然后像煙霧消失般結束。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調。鋼琴諧謔地誘導出第一主題,產生妙趣橫生的反復進行,插入的方式極有莫扎特的魅力,結尾是華麗的尾奏,以鋼琴奏三連高音階性樂流結束。
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降E大調,S.124,作于1849年,1855年2月17日在魏瑪首言,獨奏是李斯特自己。包括4個樂章:1.莊嚴的快板,由弦樂組果斷的八度奏出主題,這是整部作品的動機音型,鋼琴緊跟上,經過華麗的八度經過句,表現獨奏技巧,有輝煌的華彩。2.柔板,夜曲性質,安寧而朦朧,如在夢中。3.活潑的小快板,諧謔曲,這個樂章中巧妙的使用三角鐵,表現輕快和靈巧的節奏,因此而有人稱這部協奏曲為“三角鐵協奏曲”。4.有生氣的快板,豪放的進行曲節奏,以輝煌的急板結束。這四個樂章不間斷的演奏。李斯特的鋼琴協奏曲,鋼琴的表達非常優秀,都是鋼琴演奏技巧的很好表演。
阿巴多:當代著名的意大利指揮家。自幼接受音樂教育并就學于威爾第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十歲起就曾研究指揮法,并指揮過室內管弦樂隊。1969年被聘為斯卡拉歌劇院的音樂指導,1971年又與不設常任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訂立了終身契約,并以首席指揮的身份積極籌辦演出活動。阿巴多的指揮富有生氣、明快流利,具有意大利風格。他對交響樂隊了如指掌,得心應手,善于抓住音樂中最本質、最基本的東西,從而得心應手地控制整個樂隊的演奏。他指揮的意大利歌劇堪稱一絕,在當代指揮家中是無與倫比的。
阿格里奇:這是一位有著特立獨行性格、超凡鋼琴技巧(甚至男性鋼琴家也比不上她)、絕佳視譜能力和記憶力的音樂家。首先是她的鋼琴演奏技巧高超過人,其中最贏人的一張王牌就是“快”!不僅讀譜快、視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更絕的還是手指的速度快。彈李斯特的奏鳴曲,左手的八個八度,她用不了一秒鐘即可彈完。十六歲就獲得布梭尼和日內瓦鋼琴大獎、二十三歲就得到華沙蕭邦鋼琴大賽特別獎和冠軍。這是為什么她最早在DG灌錄的唱片正是這首蕭邦的鋼琴協奏曲。在本片這兩首協奏曲中,阿格麗希得到當時正值盛年的阿巴多的絕佳樂團領導,在這位指揮家清晰的指揮技巧和控制力之下,這兩首曲子以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快速地錄完,堪稱演奏家驚人合奏技術和精準度的最佳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