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傳說中的‘零圓計畫’--這個時代幾乎不配擁有如此美好的音樂。
黃韻玲、黃小楨、巴奈、林暐哲、葉樹茵、李欣蕓、馬大文、DJ Heal與陳珊妮,繼IS#1創作合輯轟動樂壇之后,再接再厲,做出這個時代最值得驕傲的美好音樂。
◎ 好幾位才華懾人的創作歌手,珍貴新作首度問世!黃韻玲、黃小楨、巴奈、葉樹茵、李欣蕓、林暐哲都是暌違數年首度發表新歌!
◎ 繼六月IS#1合輯大獲好評,創作歌手不支酬勞、互相支援的‘零圓計畫’,以支持獨立創作為目標,在媒體與樂迷圈中掀起大震撼,樂界人士咸認為這兩張合輯中,許多歌曲都有問鼎明年金曲獎的實力。
◎ 臺灣唱片史上最最精致的印刷設計,不惜工本的裝幀和包裝,典藏級的質感,以超低零售價格勾引樂迷出手(建議售價$238),轟動可期!
◎ IS#2合輯的銷售盈余,將會存入‘鼓勵獨立音樂創作’的公益帳戶,讓創作歌曲的火焰繼續燃燒。這是臺灣唱片史上絕無前例的創新企劃!
【IS#2的故事還有更多更多】
IS#2有許多令人興奮的特色,除了歌真的真的有夠好聽,這張合輯值得一提的還有︰◎ 黃韻玲的"Arthur",這首所有工作人員第一次聽到demo都感動得掉眼淚的歌,是小玲繼1994年‘黃韻玲的黃韻玲’專輯出版后,10年來首度發表的個人演唱作品。只要聽聽這首歌,你就知道,小玲那令人動容的才華,一絲一毫都沒有在歲月的淘洗中失落,反倒愈發洗煉了。
◎ IS#2無意間讓‘黑名單工作室’以間接的方式重新聚首了︰林暐哲、李欣蕓、葉樹茵都在這張專輯里獻出自己的歌,其中葉樹茵的"Answer Me"正是由黑名單工作室的‘首腦’王明輝擔任制作人。當年掀起‘新臺語搖滾’狂潮的另一位大將林強,新作‘我想和你一起’則收錄在IS#1專輯中。
◎ 林暐哲的‘夢想’是他在1992年Baboo樂團發表‘新臺幣’專輯以來,首度錄制的個人演唱作品,中間足足相隔12年。這中間,林暐哲投身音樂制作與詞曲創作,成為十年來臺灣最成功的制作人之一,然而那個滿腔熱血的音樂青年一直都沒有離開我們,對IS計劃的全力支持、積極發掘新生代樂團蘇打綠、夢露,透過獨立通路販售DIY單曲等等,都是例證。
◎ 李欣蕓在Baboo樂團解散之后赴美深造,1998年返臺投入制作編曲的幕后工作,極為成功?!栽绮汀撬锥纫元毩撟髡呱矸职l表的演唱作品。欣蕓的首張個人專輯已經錄制完成,近期將會正式問世。
◎ 巴奈的‘并沒有’由她自己彈吉他演唱,這首歌是2001年臺權會合輯‘美麗之島.人之島’里翻唱‘美麗島’以來,巴奈首度發表的歌曲,也是2000年‘泥娃娃’專輯之后,四年來發表的第一首錄音室原創作品。
◎ 馬大文和DJ Heal都是首度發表錄音室作品,大文這幾年經常演出,作品也在網路上流傳頗廣,網友對她的作品比較熟悉,但‘在我前面的那個人’經過陳珊妮制作、嗦吱編曲之后,大文的作品有了全新的音樂風格,連她自己都驚喜不置。DJ Heal是生平第一次發表作品,他的真實身分是錄音室里的專業工作者,在陳珊妮大力鼓吹、并且答應替他錄演唱部份之后,他交出了這首霧氣氤氳的Ambient作品,作為IS#2的壓軸作。
啊,是的,我們正在寫歷史,同時也在聆聽歷史的發生。你盡可忘記上面這些有的沒的,單純享受這張專輯里的美好音樂。但我們都很清楚,IS#2除了八首美好音樂,它承載的動人故事,其實還有更多更多。
【關于IS Project】
‘IS計畫’的緣起,可以回溯到兩年前陳珊妮和music543站長馬世芳的一場閑聊。在華語唱片工業一路崩潰、音樂內容愈來愈不被尊重的時節,他們提起一些心目中頂尖音樂人的名字,非常希望能聽到他們‘撒開來寫’的作品。聊著聊著,漸漸就有了‘邀請大家寫歌,一起做個合輯’的想法。
我們的初衷很簡單:能不能讓創作人拋開主流唱片公司企畫方向和市場因素的壓力,盡情做出自己最最想做的音樂?能不能拋開華而不實的企宣套式,讓一切回歸音樂本質,讓作品自己說話?
【不限主題、不問輩分、不領酬勞】
說到做到,他們興奮地開始列舉可能邀請的創作人名單,并且幾經討論,擬出以下的共識:
-- 不設主題限制,任何內容、任何風格的音樂作品都可以接受。
--不問輩分高低、大牌小牌,只要作品夠好,一律歡迎。不僅希望資深的創作人能盡情施展,也希望發掘有潛力的新秀。
--由陳珊妮擔任制作統籌,負責音樂內容的品管;由馬世芳擔任企劃統籌,負責生管、行政、通路諸般雜事。在毫無經費奧援的前提下,盡量尋求‘資源分享’的管道。創作人若是無法獨力完成所有工作,珊妮會盡可能協助尋找錄音、編曲、配唱、演奏、制作各方面的支援。
--基于互助、分享的原則,專輯販售盈余將會另外存入‘鼓勵獨立音樂創作’的公益??顜?。??钍褂梅绞奖仨毥涍^全體創作者同意,所有參與‘IS計畫’的個人都不領酬勞。
--這是一個持續的計畫,將會不斷邀請各方人才加入、不斷推出新作。
看看我們的創作人陣容、再看看制作和企劃的復雜程度,這個計畫注定不可能被主流公司接受,也完全不可能用唱片工業既有的制作、企劃模式來處理。唯有音樂人彼此支援、分攤勞務,才能一舉而竟全功。我們首先跟林暐哲解釋這套構想,彼此的理念一拍即合,他慷慨開放自己的錄音室讓大家自由使用,‘IS計畫’遂有了錄音制作的‘基地’。
【頂尖人才爭相支援】
馬世芳和陳珊妮分頭聯系創作人,幾乎每個人都不假思索、一口答應。透過他們的引介,我們又陸續連絡到更多愿意‘入幫’的人才。時間慢慢過去,我們手邊收集到的作品也愈來愈多,每首新歌的demo,都是一樁撞擊靈魂的狂喜經驗。此外,無論編曲、錄音、演奏、混音、母帶后期處理、乃至于專輯裝幀設計,我們都獲得了頂尖人才的奧援。大家不問酬勞、義務相助,心里想的是同一件事--讓一切‘回歸音樂的本質’,替獨立音樂找到新的道路。
2004年夏天,我們完成了足足十六首歌,從創作、編曲、制作,到錄音、混音、母帶后期處理……這一切工作的總支出,是奇跡式的‘零圓’。也就是說,除了壓片包裝印刷的必要開銷,這個計畫真的創下了不可思議的‘零元完工’紀錄。而且,這些作品也足以傲視市面上絕大多數花了大錢的產品--耳聽為憑,相信你會同意的。
【聽眾回響熱烈、樂壇震撼連連】
我們決定把這16首精彩的作品,分為兩輯,以迷你專輯的形式推出。六月,IS#1轟動上市,不僅市場回響熱烈,‘零圓計畫’的概念更在樂壇引起大震撼,音樂圈的朋友聽過這些歌,莫不佩服這群創作人的熱情與才華。電臺與平面媒體更是爭相報導這個史無前例的企劃,眾多樂迷也不斷詢問IS#2的上市時間,希望能早日嘗鮮。八月初,IS#2歌曲試聽檔上線,引起網友瘋狂轉寄,更有來自大陸、香港、星馬的網友希望能在當地買到這系列專輯。IS企劃作品之成功,可見一斑。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