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這是張艾嘉與著名制作人羅大佑的第二次合作,也是羅大佑第一次以制作人身份出現的唱片。這次的張艾嘉是要唱出每一個成年人對童年往事及成長歷程的感懷,不加修飾的嗓音及自然流露的縷縷溫馨,將每個人的心都唱得暖融融的。
張艾嘉,一個很難界定身份的女人,歌手、演員、導演、監制與編劇,或者只是少年時情人的滋味。
這次張艾嘉帶來了《童年》,她的第一張專輯,于是,那些關于愛、關于人、關于成長,一切燃燒過與仍未知的在午夜的光線里被分割成無線碎片,于細磨的吉他音色牽引下,蔓延成無限的藍。
這張專輯不僅把張艾嘉寫進歷史,更捧紅了當時默默無聞的羅大佑。張艾嘉略帶稚嫩的音色與封面中胖乎乎的少女形象頗為相襯。羅大佑包辦了幾乎全部作曲,那些帶著兒歌化的旋律大可用可愛來形容。誰可以猜度一個呼風喚雨的大師的第一次竟是稚趣與純真的結合。
這完全是當時歷史的回應,這之后羅大佑推出《之乎者也》確立了他反叛歌手的形象。而張艾嘉則在那個日后被稱為百萬制作人的引領下,開始走向成熟女子代言人的不歸路。所以這張《童年》的價值不僅僅是它的年輪,更是理解創作者一路走來的起承轉合。
喜歡《落葉紛紛》,它幾乎是《你的樣子》的青春版。吉他的彈撥中一個單薄的少年的背影漸行漸遠,張艾嘉的聲音使思念張揚著少女的純真,像一面青春旗幟,飄飄揚揚。更喜歡《春望》,充滿夢想又無限感傷,一句,冬天已去,冬天已去,唱來了希望也勾起了失望。在望春的窗口,一切都不再真實,那個孤單少年最終選擇了“臺北不是我的家”。而另二首特色的民謠《童年》、《光陰的故事》也發表于此,流傳甚廣,不再細數。
張艾嘉作為一個歌者的地位是經典的,但少有遺憾是其歌唱表現力不佳,唱不出高潮的力度,使一些本應更出彩的作品失去了進一步的渲染力,實為玉之瑕,可惜了了。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