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盛宗亮的琵琶交響詩《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為南京大屠殺受難者的挽歌
(原作者:李崢 原載《愛樂》2003年第11期及李崢所著《初戀音樂》一書)
自從有了人類,也就有了戰爭,戰爭顯現了人類獸性的一面,也給我們這個星球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同時,人類也無時無刻不在反對戰爭,并期待世界擁有永遠的和平。只要有戰爭存在,人類的音樂中就不可避免會出現戰爭的影子:布里頓的《戰爭安魂曲》是對世界大戰中死難者的祭悼,表達了對和平的呼喚,勛伯格的《華沙幸存者》記錄了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戮,以及猶太民族的不屈精神,潘德雷茨基的《廣島受難者的挽歌》雖然是一部實驗性的作品,但這個后來加上的標題使這部作品被賦予了更深遠的意義,弦樂群所構筑的刺耳噪音成為了對戰爭的強烈的控訴和抗議。1999年,中國作曲家盛宗亮先生創作的《南京??!南京》,為世界音樂歷史上又增加了一部同類題材的作品。
"1937年12月,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遭到日本侵略者最野蠻的大屠殺,那是人類有記載的漫長的戰爭史上最殘酷的、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日軍掃蕩了古老的南京城,幾周內洗劫了毫無防守的城市,他們奸淫燒殺,屠戮30多萬中國平民!令人震驚的是,這一慘絕人寰的暴行竟然至今仍不被全球公眾的良知所了解?!赌暇┌?!南京!》是對當年南京受難者的紀念,而非表現殘暴行徑的圖解式的作品;對于沒有在那個恐怖年代生活過的人來說,曲作者只能通過自己的想象來描繪這個悲劇,我試圖用琵琶來代表一個身臨其境的受害者、幸存者和見證人,由他來講述和控訴這一切。同時,它也是記錄人類偉大精神的一部作品,這一點是通過經歷苦難的南京人民的不屈精神來表現的;還有,在最黑暗恐怖的日子里,也出現了一些冒著生命危險去營救南京平民的來自西方的英雄。最終,還是正義與人道贏得了勝利?!薄@是盛宗亮對自己的作品《南京??!南京!》的解說。
《南京??!南京!》是一部由樂隊和琵琶演奏的作品,曲作者稱之為“挽歌”,總體上表現的是大屠殺給心靈所帶來的無法彌合的創傷,和面對強暴的不屈精神。作品以極弱的力度開始,造成壓抑和陰森的氣氛,突然間,樂隊像炸裂了那樣,力度頃刻全部爆發了出來,造成了驚悚而恐怖的效果,在重復了一次這樣的弱音和強音之后,是一段充滿緊張情緒的音樂,當不諧和達到了頂點時,琵琶的獨奏出現了。也許出乎許多人的意料,琵琶的獨奏不是哀訴的,而是異常低沉而平靜的敘述,倒是背景的管弦樂隊營造出一種悲哀和抑郁的情緒,并適時地以突起的強音來加以渲染;在隨后的兩個段落中,小提琴模仿二胡的演奏與琵琶的撥奏相應和,琵琶的急速撥奏與管弦樂隊的急速演奏相呼應,琵琶與管弦樂隊之間的交流恰如其分,這是這部作品非常絕妙的一筆。在樂隊的強音之后,一個由弦樂主奏的富于中國民歌特色的優美和舒緩的旋律仿佛自天邊飄來,這段音樂突出的不是悲哀的情緒,而是一種迷人的柔美——那是中國江南所特有的柔美,當不和諧打斷了這種柔美的時候,我們可以感覺到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然后樂曲轉為寧靜,伴隨著單簧管的嗚咽,琵琶繼續講述著自己的故事,最后,在死寂中,樂隊全奏以憤怒的情緒結束全曲。
在這一作品中,民族樂器琵琶是音樂的主要角色,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覀冎?,由于中國民族樂器普遍共鳴箱比較小,很少有能在音量上與西洋樂器相抗衡的,所以,如何將二者和諧地融合為一體始終是一個難題,但這部作品最難得的一點恰恰就是將中國民族樂器琵琶與西洋管弦樂隊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了一起。在創作中,曲作者巧妙地將琵琶的音色同管弦樂隊樂器的音色進行了搭配,比如前面提到的小提琴模仿二胡音色與琵琶音色的搭配,樂隊的急速演奏與琵琶的急速撥奏的交替出現,單簧管的暗色調與琵琶的低婉情調的相襯,就是幾個非常突出的例子。這樣的搭配使琵琶在獨奏段落不會被管弦樂隊的聲音所掩蓋,反而使管弦樂隊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同時樂隊部分也能非常充分地被表現出來,令二者相得益彰,達到水乳交融的境地?!m然在以往的中國作品中也有同時使用民族樂器和西洋管弦樂隊的,但是像這部作品那樣能將二者融合得恰到好處、并渾然一體的,恐怕前所未有。
在這里還要特別提到琵琶演奏家張強先生,他是盛宗亮音樂作品的忠實詮釋者,在NAXOS于2002年最新錄制的《南京??!南京》中,他擔任琵琶演奏,引領我們回顧了南京大屠殺的慘烈歷史。張強的演奏收放自如,非常大氣,偏向于理性化,表述情感時含而不露,頗有婉約之風;這樣的演奏表面上看似沒有大起大落的感情起伏,也沒有表面化的哀怨悲苦的傾訴,然而越是有節制的和含蓄的情感表達,越會給人的精神世界帶來巨大的撞擊,越會給人的心靈深處帶來無以言表的痛楚;這樣的演奏也給聽者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使得音樂的意義和內涵更為深刻和廣泛,讓我們看到了廣義上的暴虐對美麗的摧殘,和獸性對人性的毀滅,我相信,這也恰恰符合《南京??!南京》這部作品的內向特性,恰如作者所言,它不是一部圖解式的、外在的作品。正是由于張強深諳曲作者的意圖,所以他在演奏琵琶時,沒有象眾所期待的那樣放任情感的肆虐,而是把跌宕的情感深埋在了自己和聽者的心靈的最隱秘之處,也是最痛楚之處。
《南京??!南京》這張唱片同時還包含了盛宗亮的名作《中國夢》和為陸游的《釵頭鳳》、李清照的《聲聲慢》兩首宋詞譜曲的歌曲,這些作品的共同之處是均源自于中國的歷史,其中《中國夢》是第二次錄音。作為一位有著世界影響的中國作曲家,盛宗亮始終將中國題材作為自己音樂主題的選擇,并使自己的音樂融入到世界的宏觀之中,《南京??!南京!》無疑是又一部有著世界意義的中國作品,它通過對中國歷史上南京大屠殺的記錄,向世界和平提出了警告;而作品中琵琶的恰當運用,使曲作者一貫的中國民族風格得到了加強,并因此再次贏得了世界性的贊譽??v觀二十世紀同類題材的作品,布里頓的《戰爭安魂曲》帶給人中世紀般的冷酷和黑暗,勛伯格的《華沙幸存者》帶給人身臨其境的恐怖,潘德雷茨基的《廣島受難者的挽歌》帶給人縈繞不去的噩夢,而盛宗亮的《南京??!南京!》則帶給人永難抹去的心靈之創痕。
《南京??!南京》的唱片封面是一幅江南水鄉風光的油畫,這是出生在常州的中國畫家朱偉先生的作品,這幅畫的畫風有著印象派的某些特點,并著重于寫意,畫面使用的色彩不是很多,顯得很單純,很素雅,也很凝重,表現的是記憶中古老的江南小鎮上那石砌的小橋、緩緩的流水、別致的閣樓,這里的一切被夢境般迷人的寂靜與溫馨的和平所籠罩著。當我們身處這樣的美景之中,當我們享受著這樣的安寧之時,聽著《南京??!南京!》所講述的悲劇,想象著這場滅絕人性的災難,此時此刻,我們惟有祈愿這樣的悲劇不要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重演,也希冀這樣的悲劇遠離我們的星球?!@悲劇不僅是古都南京的悲劇,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劇,也是全人類的悲劇。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
專輯《China Dreams / Nanking, Nanking!》的歌曲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