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專輯中文名: 珍珠
專輯英文名: The Pearl
藝術家: Brian Eno
Harold Budd
資源格式: APE
發行時間: 1984年
地區: 美國
簡介:
專輯介紹:
恍惚迷離的鋼琴聲,細細升起的背景合成器聲,若有若無的吉他撥弦以及點綴般的各類小樂器,共同組成了這張氛圍類專輯.
Harold Budd & Brian Eno,兩位大師級的音樂家共同打造下的這張專輯,的確通身都散發著珍珠的光澤:如果夢也會唱歌,那這就是夢的歌聲.專輯中歌曲長度都保持在三到四分鐘, 簡潔同時也賦予聽眾無窮的想象.如果你喜歡CT,聽這張時也許會有熟悉的感覺.的確,這張和CT85年的The Moon and the Melodies在神隋上有相同的地方,即靜謐,安詳,仙樂般.不同在于,CT那張實驗意味更濃,有著明顯的POST-PUNK味道,主要在吉他和合成方面下功夫,且最后一首還加入了LIZ的聲音.而這張完全是器樂類的氛圍實驗,以鋼琴為主線.
什么是ambient music
AMG對Ambient music的解釋是,一種具有空間感的電子樂,常較關注聲音材質,多重復,無歌詞或譜曲.對那些偶爾聽這種音樂的聽眾而言,盡管作曲家的風格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他們聽上去卻差不多.
也許是由于它聽上去顯得頗為深奧以至于不能吸引大量的聽眾.很多Ambient音樂是由一票同時涉足其他音樂形式的音樂家所創作,他們都有不同的傳統或背景:學院派的試驗電子,Minimal Music,Spacemusic,舞曲音樂,民族電子樂,歌特或工業音樂等等,這種作曲者身份的復雜性很容易導致跨"行業"作業.Ambient Music的定義從一開始就是極端含混的,后來Ambient更是漸漸遠離了最初所強調那種具象之聲,而用一種更不清晰可辨的手法來處理聲音,更加注重聲音的空間感,色彩和音色,而不再僅僅是局限再背景節奏,可辨旋律及和聲結構的有或無.
Eno之前 "那些過去不被接受的聲音已被用于音樂創作,音樂界過去的那種寧靜從此被攪渾" "20世紀是音樂革命的時代" ——《音樂中的新方向》David Cope
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提及的一種叫做"伊奧利亞豎琴"(aeolean harp)樂器,拿現代的概念看來,通過它產生的音樂可能是最早的Ambient音樂.伊奧利亞豎琴通常被掛在室外,當氣流(風)通過琴弦時便能自動演奏.再后來由教堂管風琴所演奏的音樂也可看作是Ambient音樂,教堂中演奏管風琴的目的不在于讓信眾聆聽, 而是讓信徒們的精力更為集中,并幫助營造那種在布道時應有的氣氛.這種為了改變參與者某種狀態的教堂音樂,同當時盛行的音樂大廳或私人室內樂演奏場所的音樂有在功能上有很大不同.這些早就存在的音樂其背后的理念同今天的Ambient Music有共同之處.
早期的音樂多數只使用五度音程,越來越多的音程在后來被允許使用,如四度,三度和六度等等,到勛勃格的12音音樂(twelve-tone music)中更是任何音程都被允許使用.當然這些發展無疑仍是在樂音的線性概念下進行的,一定的音高和具體的時長等等.勛勃格和同時代的其他作曲家如德彪西及拉威爾的突破在于,讓音樂從內心主觀世界(情感世界)向外在客觀世界靠近了一步,有趣的是,這和同一時代的印象派繪畫正好走了相反的路線.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