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張國榮第一次有機會參與把握自己的音樂(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監制名單里),想必對于這個癡迷于用音樂來展現自己的人來說,是難忘到極點的感受。所以在后來的演唱會上,這張專輯最流行的單曲《愛慕》常常是表演的重頭戲。
這是他在華星的最后一張專輯,也是最好的一張。從商業制作大師黎小田的強硬上帝之手里面剛剛掙扎到一點自由的他格外珍惜這機會,每一首歌里面都是精心到極點的細節鋪排。這一次,他終于開始擺脫香港八十年代流行曲固有的機械氣味,開始找到自己的風格:在舒緩的歌曲里面表現情緒的起伏,而不是一味依賴快節奏舞曲來制造太主流太沒有性格的暢銷大熱門金曲。
即使拿當年的歌放在現在的排行榜里,自傳性質的《有誰共鳴》(這首歌1986年拿到了很重要的年度十大,也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著名的《英雄本色》的插曲《當年情》(同樣入圍年度十大),也感覺不到什么過時的氣味。從客觀角度來說,這也是他奠定與譚詠麟分庭抗禮的巨星地位的起點。
在眾多香港歌手里面,張國榮絕對是有自己鮮明特色的歌手,而這份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于他親自參與大部分唱片的制作,能夠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對歌自己個性的把握貫注到唱片里面。從這個角度來說,《張國榮(有誰共鳴)》肯定是張國榮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