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二胡有約二千年的歷史。相傳二胡起源于中國北方,在兩根鋼制的弦中間,通過用馬尾毛做的琴弓的摩擦發聲。通過摩擦琴弦發聲的樂器--即所謂的擦弦樂器,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在歐洲其代表為小提琴,二胡作為東方的擦弦樂器的代表,也被稱為東方的小提琴。1955年賈鵬芳生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在文化大革命開始的1965年他八歲的時候,得到了一把二胡。鄰近蘇聯邊境從北京坐火車都要30個鐘頭才到的北方小城--佳木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狂風暴雨的洗禮,其實他能拿到的那把二胡也是因為參加" 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緣故。16歲的時候,在大哥們的資助下,他到北京拜師學藝去了。當時的中國是不能隨便改戶口的,農村出身的人也不能在城市生活。16到18歲的時候,賈鵬芳在得不到口糧配給的情況下,在叔母家的陽臺作了一個一米見方的圍棚,以成為專業演奏家為目標每天不斷堅持練習。終于,以他的實力可以時不時代替老師演奏了。然而在海政歌舞團的入團考試當天,唐山大地震發生,考試也隨之中止,只能放棄入團。半年后,因為文革政策,他不得不回佳木斯務農。文革結束社會安定后,他收到一封信。原來是他以前的老師給他的,信中勸他去考音樂大學。就在他再次上京突破500選1的難關合格的時候,一位考官--中國中央民族樂團的concert master(樂團小提琴首席)極力勸他入團??紤]到能拿到北京戶口和生活的保障,他(同意了)從此就作為專業的演奏家參加樂團活動。1988年,以發掘被文革破壞的民族曲藝和藝術啟蒙為己任而堅持演奏活動,已被任命為樂團副主席的賈鵬芳,為了追求新的藝術可能,衣箱一個二胡一把就來了日本。一邊打各種短工一邊尋找演奏的工作時,有了轉機--他遇到了音樂家服部可久。被賈鵬芳的才能和二胡的音色所折服的服部克久,在自己的專輯制作和音樂會活動中大膽起用賈鵬芳,開拓了賈鵬芳的音樂世界。那時,進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的愿望也實現了。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