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如果遙遠天際中散爍的星星也有聲音的話,那它聽起來一定像是Mogwai這樣”——《NME》雜志
又是幾個蘇格蘭的孤獨男人——Mogwai,和Arab Strap同屬Chemikal Underground公司,以及后來北美最大的另類音樂公司Matador。受Sonic Youth和My Bloody Valentine的深處啟發,甚至還有The Smashing Pumpkins(其實聽聽“Gish”未尾,便知Billy Corga也是在巨大的噪音中冰冷的質疑生活的變數),當然還有Slint(后搖滾的啟蒙人之一)90年代初就有的示范表演,只是Mogwai更迷于制造有巨大聲響的哀傷之曲,徐徐推進沉穩的沉思,“Mogwai曾認為一段好的旋律,即使不斷重復地演奏十分鐘也會是好聽的”。
相比Tortoise、Experimental Audio Research、Movietone等后搖滾代表,Mogwai稀少的人聲反而是最多的,他們埋頭精調細琢,爆發時比Bedhead更內斂些。用了大量新的吉它音色,把鼓調成如沉悶心跳的節奏,貝司厚重、緩和的流淌,淡然的聲音若即若離的在音樂的邊線,大段大段華麗轟鳴的段落起起伏伏?!爱斒吩姲阕髌贰癕ogwai Fears Satan”結束整張專集的時候,Mogwai提升了整個后搖滾音樂的水平,創造新的音樂革命和情感力量,不同于所有當代的吉他為基本樂隊的東西?!彼麄冏屢魳坊貧w到心靈的無援之處,放棄了人聲有時候對音樂過份的虛飾和為難,后搖滾實際上比搖滾樂多了更多可能的音樂語言,于“無聲”處,音樂是第一位的,所以我想不是后搖滾結束了搖滾樂,而是新血滋生了新肉,后搖滾讓搖滾樂有了另一重生命力。
1997年Mogwai《Young Team》問世時,不該的是這一年Radiohead的《OK Computer》大行其道,幾乎拿走了所有的盛譽(而今又有多少人還在為《OK Computer》豎起耳朵就不得而知了),好像沒有人不喜歡濫美之詞并熱衷參于,總有一些人為了省事和嫌麻煩而容易滿足追隨。
世界由此喧囂,憤怒大行其道,而它并非一律可貴,Mogwai也有嘯殺感肆起的樂段,卻嗜好把憤怒深埋在各種聲效的表層下,他們坦誠了無助的脆弱,熨燙人心,由此得以自救,Mogwai不詛咒愛,卻把矛頭指向了生活對個性和人性的傷殘,緩解了我們常年心頭積壓的心悸。
少年心氣般的興奮《Young Team》過后,1997年精選輯《Ten Rapid》是1995 -- 1997年大批單曲的合集,可整個音樂的音色和概念上感覺還是有一貫性,象是同時期的作品。如其他后搖滾樂隊一樣,Mogwai做得非常精細,變幻莫測的音色和反復的樂段,也象其他樂隊一樣充滿睿智。他們找來了Mercury Rev的成員及監制Dave Fridman(Dave以往較叫好的作品包括為Flaming Lips制作的唱片),泡制了1999年《Come on Die Young》,“年輕人你快點死吧”——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有魔鬼的,權勢、容貌、名利、榮辱上太多太多的雜念讓心魔在無止的滋長,它們合力抹殺了愛,以齷齪為樂,退化到像動物一樣撕殺?!癈ome on Die Young”,要不到后來都會變成了“Mogwai”。誰都想活的好點——“在三十歲的時候人們都希望有條捷徑可以走”,“Mogwai Fear Satan”(魔鬼面對馓旦)就是Mogwai對人生的一次嘲諷。
而Mogwai的感性一面也是純凈、真切的,欲說還休的“Cody”的余味繞梁三尺,“如果我試圖讓你停下腳步,你是否也會想讓我停留,古老的歌一直縈繞,直到最后的時刻,悲傷的歌讓我回憶起兒時的舊友,如果這就是命運,我想我只能離開……”
愛是一個高溫的主題(Mogwai好些起伏頗大的段落很適合給《37度2》中貝蒂那段失控的街頭奔跑做配樂),有時候她的冰冷比熱更令人嗜好,我們經常忍不住像懷疑生命一樣對它,如果說生命無常,愛情何嘗又不是更脆弱的呢?“End”是無聲的所在,比Joy Division“The Eternal”還可怕的青春衰曲,它可能有三個以上的版本?寫此曲的時候Mogwai們平均年齡不到22歲,22歲——大部份這個年齡的人還在街上用著父母的錢,回家在臥室里苦惱,算計著愛情和明天,而他們給了未完青春最好的沉思。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