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音樂沒有好壞,只有真假!
一個理念和行動上都能完全貫徹自我意志的人,一個難得的特立獨行的音樂名人。
竇唯像潛行者,一步步讓自己抽象、透明、背棄了人世,直奔空靈而去,選擇一種寂莫的方式做音樂!
這張只有4支曲子的EP,相當精彩,我最喜歡最后一首像是在說相聲一樣。
此EP為非賣品是專輯《松阿珠阿吉》的贈品。于2006年春節 錄制于 “208工作室”。
關于竇唯的音樂:
竇唯的音樂境界越來越玄遠,這種意境的表達,目的并不是要對聽者敘述什么具體內容,而是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這種探索的過程將聽者進入了一個氣場,隨即使聽者不由自主的隨著音樂的節奏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這種音樂不同于流行音樂知識性的表達,他的這種境界目的是使人心平靜,舒緩,澄明,不斷的得以凈化,以達到人生最高的審美境界,使人超脫世俗的旋渦,得到對人生真諦的領悟。
于是,我們就不難明白,竇唯的音樂為什么從有歌詞到沒有歌詞,然后有從只有歌名到沒有歌名。其實,他始終都有這么一種理念:音樂就是用來聽的,不是用來看的,也不是用來讀的。因此音樂的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用音樂自己來表達。加入任何其他的因素都會威脅音樂表達的純粹性。
另外,對于音樂的演奏(注意不是演繹)過程,竇唯的理解也是與眾不同。按照竇唯的理解,音樂是音樂家的事情,可以自由發揮,聽眾是自由接受者,音樂家沒有權利強迫聽眾接受,聽眾也沒有義務必須接受,于是音樂是自由的音樂,音樂家是自由的音樂家,聽眾是自由的聽眾。竇唯對與音樂家、聽眾、音樂三者的理解打破了傳統的解釋學的范疇,似乎也于現代解釋學也有所不同。因為,在現代解釋學里,雖然更加重視了讀者對文本的接受,但文本對讀者的接受還是有一種渴望,作者的創作仍然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但在竇唯的音樂理念里,這些因素全然不在了。在音樂里,音樂家與聽眾,既是渾然一體,又是相互獨立。他們在相互的獨立中相互融合,融合中又絕然獨立,各自擁有各自的境界。
我們從竇唯的這種音樂實踐上,似乎覺察到了現代音樂藝術的某種轉向。然而,這種轉向必將帶來藝術理論乃至哲學的轉向。這種斷言,并不是信口開河。雖然現在藝術界的實踐才剛剛開始,但這種轉向已經出露端倪。也許您還有些疑問,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竇唯完全投入到音樂當中,與節奏一起躍動,平和的心態,創造出純粹的音樂,音樂同時也使竇唯更加純粹,越來越超脫世俗的靡靡之音。
竇唯與“不一定” 樂隊:
按照竇唯的話來說,是可以用“搖滾民樂”這一名詞來稱呼“不一定”。
“不一定”在音樂方面追求自然,憑靈感沖動而作,非常講究現場感覺,融合搖滾、即興爵士和新民樂風格的曲風在國內樂隊中獨樹一幟。竇唯并以“暮良文王”為名推出多張融合新民樂風格的專輯,用截然不同的音樂語言開拓出更寬更廣的聽覺空間,成為中國新音樂向世界推進的成功典范,也為新音樂的發展歷史樹立了鮮明的標桿。
如果你真的喜歡他們的音樂,請購買正版的CD,謝謝!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