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原聲由林華全主責,除卻片末《不羈的青春》一曲(也是林華全一手包辦曲、詞與主唱)外,都為純音樂,大部份以電子合成器與電吉他混音而成,原聲里的音樂片段與音樂片段之間,夾雜著電影里人物的對話,這些聲音不免會帶動聽者回想起那個屬於電影里的情懷與氛圍,主人公中秋(李燦森)在電影中徘徊在邊緣生活與感情地域,這位不時訴諸暴力的慘綠少年,撩事斗非以外,其實心存情義。
原聲里那份粗糙感,音樂里的混雜(時而是強烈有勁或哀傷鬱結的吉他聲、時而是充滿異色的迷幻音樂、時而是強調低音又隱含爆炸力的跳舞音樂、時而是慢板又注入少年情懷的電子樂音……),一眾亂哄哄似的樂聲,與人聲獨白里的反省或角色里的精警對白形成強烈反差,看似亂哄哄的編排,其實亂中有序,充滿層次與情感,直把中秋這個人物(及其身處環境或其他電影里人物)的復雜面相表露無遺,與其說旋律,不如說此電影配樂更重視節奏,屬於城市里的邊緣市聲、邊緣少年的心靈吶喊、人在迷失及失望經歷里的心理掙扎,那份重底音更彷如心跳,直面著生命本質之殘酷。眾聲喧嘩的樂聲組合,表現著都市人那份精神分裂感,充滿著焦慮、不安與壓迫。
配器的簡陋與直接,表達往往是滿直率的,加上人聲與獨白(包括廣東話地道粗言)不時在樂曲里或樂曲前后的插入,為樂聲注入一種很地道的感覺,那是屬於本土的樂聲──油尖旺區的、的、低下層的、年輕的、邊緣的、火紅的、也郁郁的、充滿憤怒張力,卻又隱藏不安與黯淡。盡管結合電影對白,原聲大碟相對地還音樂於一個主位置。相反,觀看電影時,音樂的注入卻往往不是純粹的。
陳果在《香港制造》里的音樂出現喜歡結合人聲對白、市聲及一雜音(電影音效),那種紛陳雜碎的感覺更為強烈,就好像當你步入香港一些旺市,市聲成了這些地標的獨特面貌,總對不能?剎。林華全的音樂在這里早跟電影融為一體,是度身訂造的好。
屬於中秋的主旋律〈Autumn Moon〉充滿著淡淡哀怨,與電影中張揚的形象(觀乎中秋的衣著打扮可見)形成了極大反差,林華全以音樂加強了電影中這人物的復雜內心與可親一面。電吉他(或低音吉他)屬於中秋的情緒配器,尤其為他內心的憤憤不平發聲,及至吶喊。
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是中秋在家中戴上耳筒聽著音樂跳舞那場,外面是找他幫忙的友人,在幽暗的長巷慌忙逃生,逃避著被人追殺,林華全為此段創作了一首帶印度色彩且異色味道甚濃的〈Gun Dance〉,節奏強烈,鏡頭只見中秋拿著手槍,在屋里舞動舞動,音樂帶他進入了另一迷幻境地,已聽不到屋外友人的呼救,影與音在這里,充滿魔幻色彩,音樂中的男聲叫喊更是滿有張力,這場強調聲與影的畫面,具有說不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