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By 莫西子詩
這張唱片里都是些彝語、咿呀的和囈語和純音樂。
我給專輯的幾個關鍵詞是自由、原始、狂野,包括我所說的原野本身,我把腦海中的畫面賦予在音樂中,當音樂呈現出來的時候,我也希望這些聲音又能在聽者的想象中形成他們自己的畫面,這種畫面是多元的、自由的。也就是“我的畫面——音樂——你的畫面”的一種延續,這里的音樂是一個載體。我覺得它就像生活中某個場景里發出的聲音一般,真實、自然。我希望能夠。拋開語言和文字的束縛,去發掘自己內心深處而原始的神秘力量,?;貧w到土地的深處,回歸原野般開闊的自由。
這就是我心中的“原野”。
====================================================================
熊亮 序言
年初在南方的一個雨天,我第一次聽這盤專輯,不知歌名不辯唱詞,但腦海中自然地描畫出一種不斷延展的律動意象,聽完了,莫西說這首歌叫《月亮與?!?。?
當時我們就想,不如以一種更自由的方式合作,歌名和歌詞信息我們也不做更多交流了,就抓住音樂進入耳中的第一感覺!聲音與圖像一樣,自有它的生命和語言,在敘事和抒情上比文字更直觀。
莫西在我耳邊唱歌時,我聽到的是音樂,但那歌聲里卻不止是嗓音和旋律感,形象點比喻可以說就像“樂器的聲音”。我想起嵇康所著的《聲無哀樂論》——聲音本身就是純粹的,如果我們覆蒙上太多的概念和用意,那它就變得不那么自由了。
正因為聲音的純粹性,每個人所產生的律動不一樣、升起的意象不一樣、被打動的部分也不一樣,所以用彝語或囈語作為歌詞蠻好,它保持了開放性。繪本亦是如此,不需要故事和具體細節,隨心而畫,就像風吹過原野一樣。
關于原野和原始的情結似乎只屬于少數民族,而我們這些城市人則離得太遙遠了,但我并不這么看,城市只是表象,熱鬧或孤寂的現代生活也是表相。我們白天和黑夜每時每刻面對的就是自然,城市是一個大的自然環境,我們在里面如小羊一樣迷失或回歸,每一個現代人面對的生命或生存的疑惑都是最原始的追問,但我們囿于繁瑣事務渾然不覺。當像原野一樣純粹的聲音遙遙而來,進入我們的耳朵,你應該在心里跳舞,直到它像我們的血液一樣自然流動,我們才有可能從里面讓自己醒來。
*熊亮,水墨畫家,作家,自由創作人。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