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繼首張唱片大受歡迎之后,林志美在1984年連續出了兩張唱片,其中較早的一張是《什么是緣分》。
在談歌曲之前,讓我們先看看這張封套的設計。林志美戴著領結,瀟灑地站在歐洲風格的起居室前,可以說和首張唱片少女形象大相徑庭。這也就預示著這張唱片的風格和首張也不盡相同吧。
確實,這張唱片可以說在民歌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多種風格。一共有12首歌曲,其中有4首外來曲,還有8首分別來自顧嘉輝、鮑比達、李亞桑、林慕德、梅翁和志美自己。
第一首是本張唱片的主打歌曲《什么是緣分》,顧嘉輝作曲,鄭國江作詞。那時候很多大碟都是以顧嘉輝的作品作為賣點,這張也不例外。整首歌主要由鍵琴伴奏,間或帶著提琴和打擊樂器,是一首相當西化的作品,顧嘉輝特意在編曲中加入一點拖音,感覺則是對緣分一種另類解釋,相當配合歌詞與整首歌主題的意境。這首歌也是當年的一首榜首歌曲。
經過對緣分的迷惘,接下來則進入了《初戀》。這首歌原曲是村下孝藏的《初戀》,鮑比達進行了重新編曲,鄭國江則填入了粵語詞。節奏很輕快,鄭老師“分分鐘都渴望與他相見,在路上碰著亦樂上幾天”這樣清新的歌詞則恰當的刻畫出少女初戀情懷。志美演繹則加入了一點民歌味道,清新上再加上清新。另外,在關正杰1983年唱片《天籟》中有一曲《夕陽戀曲》,也是村下孝藏作曲,風格也是很輕快,而作詞碰巧也是鄭老師。
下面一首《蝶夢蝶》,看歌名不由讓人想起莊子夢蝶的故事。這里講述的卻是對于愛情的一種迷惘。志美自己的曲子寫的有點凄美,鮑比達相當西化的編曲則加入了大量的弦樂,頗能烘托氣氛。
再經過了《著了魔》以及野營的《營火》,你終于《進我生命里》?!哆M我生命里》這首歌又是志美自己寫的曲,這首歌應該說已經是當時較為主流的愛情歌曲了。
《風與我》則是一首格外傷感的歌曲,林慕德的曲子加上林振強的詞,聽起來很是搭配。林振強的這首詞讓人想起了他寫給張德蘭的《寒夜》,兩首都以風來烘托內心的無助感,不過側重點不一樣,寫的都是相當精彩。
隨后又是一首顧嘉輝的作品《年青的感覺》,好輕快優美的曲調,聽了不禁想翩翩起舞,一掃先前在風中獨處的無助。這里不得不說,歌曲的順序編排確實很巧妙呢。
下面的一首《北國風情畫》,則借一首吉他主音的歌曲展現了一幅北歐異鄉風情,“漫漫寒夜雪,共對溫暖爐畔,濃濃熱咖啡,輕輕倒進你的杯里”,實在是非常溫暖的感覺。
經過快歌《月影》和小調風格的《煩惱總為情》,是最后一首《我自己愿意》。這首歌則與《北國風情畫》一樣,格外有異鄉的感覺,鮑比達用手風琴作為主要樂器,分外有新意。
最后來說下整張唱片的感覺。這張唱片雖說風格不統一,但是按照歌曲編排順序一首首聽下去,我卻感覺非常和諧,很奇妙,這就是監制選曲的本事了。而從這張唱片開始,志美已經參與到唱片的制作工作中,這張就是林志美和梁兆強合作一起監制的。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