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小劇場話劇《斯德哥爾摩冒險家》正在北京人藝小劇場上演,和時下很多小劇場輕松搞笑不同,該劇既不是常見的愛情題材,也不是簡單的發泄不滿,而是從題材到形式都在嘗試“冒險”。也許觀眾會直言“看不懂”,但還是能從編劇莊稼昀、導演李建軍以及主演陳明昊和李浩主創構造的這個荒誕故事中,看到他們將對藝術美感的執著與社會的反思融于癲狂嬉笑之中。
看點一:故事很“冒險”
說《斯德哥爾摩冒險家》的故事“冒險”,在于這個故事不是那種為了取悅觀眾而設置的,整個故事很虛幻地“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將目光鎖定“小人物”的心理和行動變化。該劇是根據德國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一個被綁架了18年的女孩,當警察和記者找到她時,她蒙起臉拒絕被拍,她說拍照要收費。綁匪自殺后,她把綁匪綁架她的房間和汽車拿出來拍賣。她18年未跟外界接觸,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她房間的電視。這在德國成為一個很轟動的事件,改編后的故事沒有強烈的沖突,觀眾與其說是看故事,不如說看到更多的是陳明昊的調侃。
看點二:音樂很“迷幻”
《斯德哥爾摩冒險家》的音樂是該劇不可忽視的部分,整出戲在帶點迷笛音樂的電子樂聲中開場。一個花白中長發的男子始終在舞臺一側手風琴彈奏,劇組尊稱其為“七十年代搖滾老炮”工兵陳克,劇中的《荷包蛋之歌》、《繼續冒險》等主題曲都出自他的手筆。此外,吉他、手風琴、礦泉水瓶都成為舞臺上的樂器,演員們將爵士、歌劇、重金屬等諸多不同音樂風格融入到聲效中。爵士與重金屬互相切換體現了主人公麥芒的故作從容,突然的高頻噪音則表現麥芒的崩潰。
看點三:形式很“荒誕”
導演李建軍說:“這部戲用了很多電影蒙太奇的手段,比如小屋里胖女孩‘小拉’同時會由舞臺上的男演員反串扮演;‘麥芒’同時也會扮演臥軌自殺的綁匪;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內出現同一角色的虛實兩個形象。這種虛實之間反復跳躍的方法會形成強烈對比,看完戲后你可能會發現,現在你不得‘斯德哥爾摩癥’根本無法生活?!币苍S,陳明昊表演中的笑耍與導演李建軍的沉思表現了這個戲的兩面性,也是一個人生活在當今社會的矛盾沖突吧。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