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Bjorn and John歌迷最喜歡的歌曲
全部0首歌曲
Peter Bjorn and John的精選專輯
全部0張專輯
Peter Bjorn and John的個人檔案
更多詳細資料
九零年代尾聲成軍,Peter Bjorn & John雖于家鄉瑞典發過兩張專輯,直至2006年的Writer's Block才將他們推上國際舞臺。三名團員討喜的外貌自是助力甚深,Writer's Block也是一張毋庸置疑的Indie-Pop杰作,然而,若不是無敵金曲Young Folks以瘟疫般的速度蔓延至英美兩地的流行舞場,Peter Bjorn & John的走紅時日可能得再緩上幾回。
以輕鬆的口哨打底,由The Concretes女主唱Victoria Bergsman擔任客席合音,Young Folks具備了暢銷曲子該有的一切基因。不但被熱門影集Grey's Anatomy選為配樂,知名服裝設計師Marc Jacobs更將它欽點為走秀音樂,堪稱2006年最成功的單曲之一。伴著此曲亮麗的鋒芒,加上方興未艾的瑞典音樂風潮,Peter Bjorn & John即便取了一個識別度甚低且毫無創意的團名,依舊不影響他們迅速走紅的態勢。
倘若我們回顧過去數年來入侵英美樂壇的瑞典大軍,質與量都相當驚人。不論Kent、José González、The Radio Dept.、The Concretes、Shout Out Louds、Love Is All或Caesars,皆能譜出一首首優雅雋永的長青曲調。與同儕相較,Peter Bjorn & John出海的步伐雖然晚上一些,憑藉著特有的平民親切感(這種特質像極了同樣來自瑞典的傢具廠牌IKEA),與佐上些許Shoegaze吉他、New Order節拍與直逼Belle & Sebastian的流暢旋律性,這三名傻呼呼的北歐青年仍在原已擁擠的Indie Circle踏出一條沾滿蜜糖的道路。
想當然爾,某種異國情調(Exoticism)的確替Peter Bjorn & John加了不少分。他們唱著眾人皆懂的英文,卻來自飄淼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團員的穿著打扮與時下的搖滾青年并無二致,可是同樣一件橫條紋窄領西裝穿在他們身上,味道就是不太一樣。撇開這層薄薄的神秘感,他們表象瀟灑,淺層的憂傷情緒卻騙不了人的動聽音樂,才是將他們推上暢銷前線的主因。
這場位于Bowery Ballroom的演出,是Peter Bjorn & John繁忙的紐約當週行程的最后一站。擠在爆滿場子裡的都是熱切樂迷或媒體相關人等。簡言之,到場的都是有備而來的行家,眾人等著「驗貨」的心態自是不言可喻。樂隊的表演時程并不太長,只進行了一個鐘頭。毫不意外,整晚最熱的片刻當屬Young Folks前奏響起之時,Victoria Bergsman也親自上臺獻聲(對于該曲的現場口哨聲是否早已預錄,主唱Peter Morén只行對嘴之實,還在網路引起不少爭論)。除了幾首大伙耳熟能詳的曲子,Peter Bjorn & John的舞臺表現與對聽眾的掌控力,都還有進步空間?;蛟S大城表演的壓力是讓他們施展不開的原因,不過考量到門票只需十五美元,仍屬劃算。
通常來說,這種一夕爆紅的流行文化現象,不論音樂、電影或電視影集,產生的反制力也是等量齊觀的。就在Peter Bjorn & John上遍雜志封面與密集滲透音樂網站時,某仁兄成立了Stop Peter Bjorn & John這款部落格,與最近引起話題的Arcade Fire Stole My Basketball網站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論發起人純粹是太過無聊或想藉此出名,無遠弗屆的現代網路的確深化了發言權的移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