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4歲隨父來到北京,8歲入慶壽和科班學藝,向賈志臣先生學河北梆子和京劇老生。9歲登臺,12歲便以《打金枝》、《朱砂痣》唱大軸。16歲變聲后,從程春祿先生學京胡。24歲嗓音恢復,26歲拜羅福山先生為師改學老旦。他與文亮臣、松介眉同為羅福山的入室弟子。并得到龔云甫先生教益,后又深得龔先生琴師陸彥庭先生的教授和輔佐,藝事大進。當年他為提高演唱技藝,私下以胡琴自拉自唱,練聲吊嗓達數年之久,因而給嗓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自龔云莆息影歌壇,他邀請龔的琴師陸五(硯亭)為其伴奏,陸并將龔的演唱奧秘、訣竅及劇目盡皆傳授。
擅演劇目有《釣金龜》、《行路哭靈》、《望兒樓》、《遇后龍袍》(或稱斷太后、打龍袍)、《太君辭朝》、《滑油山》、《游六殿》等。晚年與著名凈角裘盛戎合赤桑鎮
演的《赤桑鎮》,堪稱絕唱。
李多奎先生嗓音宏亮蒼勁,吐字清楚,行腔流暢,韻味渾厚,中氣尤為充沛,勢如穿云貫石。他嗓音洪亮寬厚,音質飽滿明凈,高低音均佳。氣力充沛并善于運用。在龔云甫唱腔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咬字真切、噴口有力的優長,加強了唱腔的力度,高腔唱得蒼勁挺拔,低腔更能委婉沉著,大段唱工扎實穩健,行腔舒展大方,尤其是垛板,節奏愈快,氣息愈見勻停而且字字有腔,充分展示了演唱技巧的高超,具有醇美的特殊韻味。
李多奎具有一副得天獨厚的“中鋒響堂”嗓子,他的嗓音富有表現老年婦女那種雌音和衰音,而且對于吐字、噴口均極講究。幾十年以來藝術實踐和不斷深入研究與改進,在龔派的基礎上,在老旦行當中又形成了個人的演唱風格,創出了一個影響很大的“李派”。后來也成為老旦行當中資望較高的老藝人。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