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高慶奎:(1890-1942),原名振山,號子君。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幼年從賈麗川學老生,12歲登臺。18歲變聲后與賈洪林研究京劇唱、做,與李鑫甫練武功、學把子。高慶奎的青年時代,正值京劇興盛之際,老生演唱藝術極為繁榮。是時,除以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為首的老生三大流派之外,另如汪笑儂、王鳳卿、劉鴻升、賈洪林等名角如林。高慶奎在演唱上博采眾家之長,初宗譚派,后來根據本身嗓音高寬脆亮的特色,吸收了孫菊仙、劉鴻升實大聲洪的特點,融會貫通,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高派”演唱藝術。
楊寶森:(1909-1958),字鐘秀,別號時齋,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楊寶森幼年師事裘桂仙,開蒙學戲,練習毯子功,后拜鮑吉祥學習老生,宗余(叔巖)派。楊寶森在童年時期嗓音明亮,12、13歲時專攻余派,16歲時演出《打漁殺家》,效果很好。在繼承余派藝術的基礎上,他根據本人倒倉后的嗓音條件,并結合他多年的藝術實踐、創出一種嶄新的唱法,自成一家,成為楊派藝術的創始人。在20世紀30年代末,他與馬連良、譚富英、奚嘯伯一起并稱為“四大須生”。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