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文案:(聲明:文案均由授權方提供,并不表示一聽贊同其立場或觀點)
提到Jerry Goldsmith的體育勵志類作品,熟悉他的朋友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1986年的《Hoosiers》,不過他93年的這部《Rudy》同樣是上乘之作,與《Hoosiers》籃球教練故事不同,《Rudy》講述了喜愛橄欖球的魯迪創造奇跡的故事。除了作曲,兩部電影的導演、編劇也為同一班底,可以說是三人7年后的再度合作。雖然這次的影片并不是那么星光璀璨,但是這無法遮蓋JG作品的光芒,JG把人物的心靈旅程和惡劣的體育環境相結合的能力確實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因此,《Rudy》不僅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配樂獎提名,也一度成了美國橄欖球大聯盟的標志配樂。如果單純的說勵志性交響配樂作品,能與《Rudy》相媲美的確實不多了。
很多評論認為JG的《Rudy》配樂過于簡單,只是單純無聊的重復,枯燥乏味。誠然,這部作品無非是兩段主旋律的交替變換,幾乎每首曲目都能找到這兩段旋律的蹤影,然爾細細品味后你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二段旋律都很精彩,相比之下不分伯仲。第一段主旋律較柔和煽情,表現了Rudy奮斗旅程的部分。最先在"Main Titles"中出現,此處也比較清晰,在"End Titles"也可以聽到,這段旋律的高潮在"The Final Game"的后半部,使用了大量美妙的木管樂器演奏,同時配合了人聲的合唱("End Titles"中也有),合唱的部分比較輕飄,不用心聽的話,很容易沒有注意到,這種美妙的配合一直到作品最后。第二段旋律則更為歡快激昂,而且變化性更大,也是《Rudy》中最吸引人最容易被記住的部分。好比在《Hoosiers》中JG同樣用了這樣的第二段主旋律表現籃球場上的激烈一樣,這里同樣用來保持作品一定的緊張度,而且往往是Rudy靠近夢想的時候。比如"A Start",這里旋律還比較弱,然后是"Waiting",旋律明顯清晰了許多,跳躍歡快的木管樂器帶出小號獨奏,并且完善了旋律的后半部分。到了"Tryouts"和"Back on the Field"中,加入了低沉的定音鼓和手鼓,并且開始弦樂和銅管樂器的交替性激昂的演奏,十分有力。最后,到了賽季的最后一場比賽,也就是"Take Us Out"和"The Final Game"中,第二段旋律的高潮出現了, 加入了行軍鼓點并且明顯加快了節奏,使得整體感覺更為激勵澎湃。這部分的配樂可以說完美表現了競技體育的那種競爭精神和激烈程度,個人認為是JG后期作品中亮點,這種對樂曲對作品對更深一層次東西的發掘和體現正是他多年配樂生涯的累積。第二段旋律這種逐漸步出的的感覺仿佛Rudy一步一步接近夢想一般,十分耐人尋味。在"The Final Game"中,兩段旋律終于合二為一,達到完美的和諧統一,當精彩的演出到最后時,觀眾不由自主地會起立熱烈的鼓掌,我想這就是我聽到這里的心情吧,其帶給影片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到此,對于那些對《Rudy》反對的聲音,各位朋友用自己的耳朵和心靈去辨別吧。
本專輯因版權原因或者內容問題不提供試聽與下載.